西晋咸宁六年(公元280年),吴主孙皓投降,东吴政权自汉末以来在江东割据六十余年的局面至此宣告终结。西晋实现了形式上的天下统一。然而,这份得来不易的安宁很快破碎。随着“八王之乱”的爆发和“五胡乱华”的到来,西晋由盛转衰,仅仅存在五十一年便覆亡。
西晋灭亡后,司马睿在建康称帝,在士族支持下建立了偏安江南的东晋。事实上,在他南渡之前,就有人试图在江东重建割据势力,那人便是陈敏。但他的结局却远比司马睿悲惨,最终兵败身死,家族也被满门抄斩。
陈敏出身于庐江郡,根据《晋书》记载,他自幼聪颖,品行清廉。起初任职于郡中小吏,因政绩突出,逐步升任为尚书仓部令史。永宁元年(301年),赵王司马伦废黜并幽禁晋惠帝,自立为帝,引起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等王公纷纷举兵讨伐。战争不断,京师粮草极度匮乏。此时,陈敏上书朝廷,建议将南方多年积存、即将腐坏的余粮通过漕运输往北方,以解朝廷燃眉之急。此策被采纳,他也因此受命负责合肥、广陵一带的度支事务,主持粮草调配。
展开剩余66%两年后,朝廷强行征调荆州百姓前往蜀地戍守,引发张昌聚众起义。他很快攻下江夏,自立刘尼为傀儡天子,声称要复兴汉室,并派将领石冰进攻寿春。寿春守将刘准一时慌乱,幸得陈敏在此率兵。陈敏判断叛军实为不满徭役的乌合之众,虽声势浩大,却经不起强力打击。他沉着指挥,屡次大捷,将叛军逐出扬州。随后又平定了徐州封云的叛乱,被封为广陵相。永兴元年(304年),陈敏再度击败并斩杀石冰,使江、徐二州暂归安定。
然而,同年北方局势急转直下:晋惠帝被劫往长安,河间王司马颙独揽朝政,李雄在成都称王,刘渊建立前赵。天下再陷混乱。陈敏见北方无主,逐渐萌生效仿东吴、割据江东的念头。
光熙元年(306年),东海王司马越击败其他诸王后掌握朝廷大权。他为笼络陈敏,任命其为右将军、前锋都督,并亲自致信褒奖,希望陈敏出兵相助。陈敏随即率军响应,却与司马越一同遭豫州刺史刘乔击败。认识到自身势力单薄,他退回江东,自封扬州刺史,并胁迫吴王常侍甘卓伪造诏书予以背书。为稳固局势,陈敏开始广泛笼络江东士族,甚至任命顾荣等名门后裔,但士族内心多有不服。
同年年底,陈敏自称“楚公”,宣称奉晋惠帝密诏,意图北上迎驾,实则想借天子名义号令诸侯。他的弟弟陈昶察觉顾荣心怀不满,劝陈敏及早除掉,但陈敏为了显示宽厚并拉拢人心,未采纳此言,最终埋下祸根。
不久,司马越得知陈敏自立,大为震怒。他的谋士华谭暗中联络顾荣,劝其联合讨伐。与此同时,陈敏治理江东并无远见,政令废弛,吏治腐败,族人横行乡里,百姓和士族怨声载道。顾荣等豪族遂联手刘准发动反击,击溃陈敏部众。甘卓也倒戈反叛。陈敏失去依靠,孤身逃至江乘县,被义兵追杀而死。他的母亲、妻儿以及宗族亦被悉数诛灭。
总结来看,陈敏在西晋末年动荡的环境中试图割据江东,但因缺乏士族支持,又无真正治理才能,最终走向失败。相比之下,司马睿虽无出众才干,却凭借皇室血统得到江东大族认可,加之有王导等贤臣辅佐,才能建立并维持东晋。由此可见,陈敏的失败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