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常说 “谁还没个心情不好的时候”,遇到点烦心事,低落几天好像也正常。可要是把这种 “低落” 不当回事,觉得 “忍忍就过去了”,说不定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—— 就像没人会想到,普通的情绪波动,也可能是抑郁发出的信号。
前阵子听朋友说起她同事小李,32 岁的男生,平时爱跟大家一起打球、聚餐,性格特别开朗。大概从半年前开始,小李慢慢变了,先是说 “懒得动”,推掉了所有聚会,后来连最喜欢的篮球都不再碰。一开始大家以为他只是工作累,没人多想,直到有次他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崩溃,说 “觉得自己什么用都没有,活着没意思”,大家才慌了神,陪他去咨询后才知道,他已经出现了中度抑郁的症状。
生活中,不乏有人秉持“抑郁是矫情”“年轻人抗压强,不会患病”的观点。此类言论极具误导性,让众多人对抑郁症产生误解,贻害不浅。抑郁绝非“想不开”,亦无关年龄长幼。正如身体会染恙,情绪也可能失调。它悄然而至,提醒着我们要关注心灵的健康,莫要轻视这无形之疾。它不是 “忍忍就能好” 的小情绪,要是一开始不重视,等症状加重,再调整就难多了。
尤其是情绪低落时,要是还跟着出现这 4 个症状,一定要警惕,别让它发展成重度抑郁!
第一个症状,持续低落超过两周,对所有事都提不起兴趣。这里说的 “低落” 不是今天难过、明天就好的那种,而是整整半个多月,甚至更久,每天都觉得没精神,以前特别喜欢的事 —— 比如追剧、吃火锅、跟朋友逛街,现在连碰都不想碰,就算逼着自己去做,也没一点开心的感觉,就像心里蒙了一层灰,什么都亮不起来。
第二个症状,睡眠变得特别极端,要么睡不着要么醒不了。要么是到了半夜还睁着眼睛,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停不下来,好不容易睡着了,稍微有点动静就醒。要么是特别能睡,早上起不来,白天也总觉得累,想躺着,就算睡够了八九个小时,还是没力气,整个人昏昏沉沉的,什么都干不了。
第三个症状,食欲突然大变,体重跟着明显波动。有的人事先没刻意减肥,却突然吃不下饭,以前能吃一碗饭,现在几口就饱了,体重在一两个月里掉了好几斤;这种毫无缘由的食欲与体重的改变,实则是情绪向身体 “传递信号”。情绪借由这般隐晦方式,提醒着我们关注内心的波动。
第四个症状,总觉得自己没用,甚至有不好的想法。会经常自责,比如工作上出一点小错,就反复想 “我怎么这么笨,这点事都做不好”;跟朋友闹点矛盾,就觉得 “都是我的问题,没人会喜欢我”。情况严重时,会觉 “活着无意义,徒增他人烦”,甚至萌生出自我伤害之念。一旦出现此类情形,切不可独自硬扛,这已然是极为危险的信号了。
可能有人会说,“我有时候也会这样,是不是就是抑郁了?” 其实偶尔的情绪波动很正常,但要是以上症状同时出现,还持续了一段时间,影响到了上班、吃饭、睡觉,就别再 “大意” 了。
抑郁就像情绪里的 “小感冒”,只是比普通感冒恢复得慢一点,及时发现、及时调整,就能慢慢好起来。要是自己没办法缓解,跟家人朋友说说,或者找专业的人聊聊,一点都不丢人 —— 就像身体不舒服要去看医生一样,情绪不舒服,也需要 “治疗”。
别等小信号变成大问题,重视自己的情绪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。
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